我室科研人员参加第十八届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
10月15日至20日,我室胡纯栋研究员和谢亚红研究员赴江西瑞昌参加了第十八届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是我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技术及设备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交流荷电粒子领域的科研成果,探讨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次会议主题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
我室在大功率射频负离子源高压传输线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我室在大功率射频负离子源高压传输线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确定了高压传输线的基本布局结构,为高压传输线的工程建造提供了依据。高压传输线是连接电源系统与其负载的重要桥梁,电源系统通过高压传输线向各负载提供符合设计指标要求的电力供应,同时传输射频负离子源的各项诊断信号,因此,高压传输线的合理设计对
NNBI分布式定时系统研制取得进展
近期,我室在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装置(简称NNBI)分布式定时系统的研制上取得了新进展,将为NNBI实现长脉冲稳态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NNBI内部各子系统的时钟同步性以及时序幅值正确性是保证实验完整、有序运行的基础。为满足NNBI定时同步控制需求,课题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精密时钟同步协议的NNBI分布式定时同步系统,实
射频负离子源实验参数的射频干扰抑制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性束注入研究室在射频环境下的实验参数干扰抑制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为我室射频负离子源的实验参数精确采集提供了技术支持。射频负离子源作为未来中性束注入系统的首选离子源,射频干扰抑制研究一直是现场实验参数采集的研究重点之一。本课题所依托的射频负离子源测试平台使用1MHz射频功率源作为驱动源,在离子源放
中性束注入团队首次实现射频离子源1000s长脉冲放电
近日,在中性束注入研究室离子源发展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射频离子源测试平台上实现了35kW@1000s稳定的射频等离子体放电,这也是国内首次实现射频离子源准稳态运行。中性束注入研究室全体成员以实际行动向等离子体所四十周年所庆献礼。长脉冲(稳态)运行射频离子源是大功率中性束系统研制的关键方向之一。离子源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的重点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项目建设传来捷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自主发展聚变工程技术即研发射频负离子束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稳定可重复的百秒量级强流负离子束引出。基于射频负离子束源的中性束注入系统是未来聚变堆的重要子系统,作为
EAST NBI离子源长脉冲运行关键问题研究取得进展
灯丝-弧正离子源是EAST NBI系统最核心的部件,也是EAST NBI系统实现高功率长脉冲运行的关键部件。为此,我室离子源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提升EAST NBI正离子源的高功率长脉冲运行能力,相继开展了针对电极系统热负荷、反向电子沉积、气体放电效率等关键问题的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受控核聚变领域权威期刊
我室在CRAFT NNBI系统中性化器物理设计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我室在CRAFT NNBI系统研发方面再获新进展:束线课题组成员在开展CRAFT NNBI系统中性化器的物理设计过程中,建立了CRAFT NNBI系统的束线部分全三维物理模型,利用"angular coefficient"、"Monte Carlo"等方法详细分析了中性化器的气体流动和热负荷特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聚变工程权威期刊《Fu
我室举办"EAST射频波驱动等离子体环向旋转的实验研究"研讨会
2019年10月17日,我室主动光谱组组织的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重点研发项目"EAST射频波驱动等离子体环向旋转的实验研究"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参会。等离子体旋转及其剪切对于抑制磁流体不
我室科研人员参加第18届国际离子源大会
2019年9月1日至9月6日,中性束注入研究室的胡纯栋研究员、谢亚红副研究员、许永建副研究员、梁立振副研究员、韦江龙博士、顾玉明工程师和王圻硕士生赴兰州参加了第18届国际离子源大会,并分别作了口头报告与墙报交流。本届国际离子源大会(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on Sources,ICIS'19)是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